蔡邕作品有哪些(蔡邕的简介及作品)
蔡邕(132-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喜黄老思想,黄老思想崇尚“元气论”、“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学术现实”等,汉平帝时曾任郿县令。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后称贞定公。
蔡邕是至孝的人,伺候病母三年,盖房守墓!至孝的人有至情至性,这可能就是蔡邕出来做官的原因吧,也可能是蔡邕能作为史官的忠直和议郎的原因吧,还可能是被董卓牵连而惨死的原因吧……
是不是蔡邕才华横溢的源头?
是不是蔡邕愤而作《述行赋》原因呢?
是不是蔡邕独创“飞白书”的缘由呢?
是不是蔡邕负责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刊刻的初衷呢?
是不是蔡邕得制“焦尾琴”的缘起呢?
蔡邕和张芝一样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不一样的是张芝拒绝到底,而蔡邕后来又做官了!是当时拒绝朝廷征召是一种风气,还是东汉王朝气数已尽,腐败的气味让当时的读书人在不知不觉中想拒绝呢…
蔡邕终究还是出来做官了,刚开始作为司徒桥玄属官,并不是由朝廷征选,出补平河长。后来才因为才华出众,被官方任免,灵帝时召任郎中,校书于东观,参与《东观汉记》的编写,《东观汉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巨著,大史学家班固也是编写者,可见蔡邕的史家精神和文学功底的深厚,后来迁议郎,掌顾问应对,参与朝政。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蔡邕负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这就是被后人成为《熹平石经》的刻石,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也程“太学石经”。
后因“上《汉书》十志疏”,弹劫宦官,遭诬陷,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太学的校长。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关于蔡邕的死《三国演义》里说:蔡邕因为董卓哭尸而被司徒王允杀害。董卓死,肯定让蔡邕有很多的感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人命生死不如鸡犬,人生动荡不安生无定所,征战、流离、饥荒、死亡……蔡邕的叹气,流泪,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为这个世界而流,这份真情竟然把蔡邕送上死路,这也是蔡邕的真性情让我们感动的原因吧…
蔡邕认为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芽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
东汉时期汉灵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诏允后,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蔡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碑凡46块,这些碑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曾轰动京师洛阳,甚至轰动全国,太学门前,“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辆),填塞街陌”。
熹平石经后因战乱毁坏。自宋代以来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历代总共发掘和收集了8800多字,共四十六石,残石主要分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部分藏于洛阳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以及北京图书馆。
《熹平石经》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入矩,结构严谨,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说明熹平石经的字体风格非常统一,也可以说明蔡邕的控笔稳定性非常高,隶书的笔法趋于更加成熟。是当时通行的标准字体,就像现在我们通用的简化规范字一样,也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容易识别,容易书写,规范统一便于通行,有很大的示范性。
所刻经书有《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共约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字。这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熹平石经》规模浩大,气势恢宏,是东汉时期尊崇儒学、经学发达等诸多社会历史原因所产生的文化瑰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家经典石刻本,对人们校对版本、规范文字提供了准确的范本。同时也对其后历朝历代以经典文献为内容的大规模刻石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此外,石经精严端庄的字体结构也是研究汉代书法的珍贵资料。
元郑杓《衍极》中说:蔡邕《鸿都石经》,为古今不刊之典,张芝、锺繇,咸得其道。
清康有为有云:《石经书》字体不同,自蔡邕、堂溪典外,《公羊》末有“臣赵域、议郎臣刘宏、郎中臣张文、臣苏陵、臣傅桢”。《论语》末题云“诏书与博士臣左立、郎中臣孙表”。
由此可知《熹平石经》不只是蔡邕一人所书,而是一群书法家集体创作的产物,也代表了当时官方的最高水平,蔡邕是代表中的代表!
蔡邕善于总结前人用笔经验,融会贯通,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相传蔡邕曾于鸿都门,见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受到启发 ,归而创“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蔡邕能创“飞白书”与他日常沉浸在笔墨里有关,与他特别热爱书法有关,与他练习书法的笔墨经验有关,与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有关……当一个人特别热爱一个东西,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之相关,一阵风,一片云,一朵花,一棵树,一方山水,一地人文……
蔡邕书法结构严整,点画俯仰,变化自如,唐张怀瓘《书断》有“体法百变,穷灵尽炒,独步古今”之誉。
南朝梁武帝亦称其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蔡邕不仅是东汉的大书法家,而且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关于其传世书论《笔论》和《九势》,在以后的书论专题里详细分析学习。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三无反资讯网-君安思危(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anwufan.com/ppjgdq/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