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文学常识(安塞腰鼓文学常识五十字)
文学常识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文学常识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见七年级上21课《风筝》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苗栗人。台湾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
3《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安徒生:见七年级上 26课《皇帝的新装》
4《诗两首》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普希金,俄国大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②《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称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著名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散文风格雄健俏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词:《浣溪沙》《 南乡子》诗:《元日》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
6《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7《最后一课》都德,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小说集《磨坊文札》,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选自《李大钊选集》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
9《土地的誓言》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大江》短篇小说集:《憎恨》
10《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起誉为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11《邓稼先》选自《人民日报》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臧克家,又名臧瑗望,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一篇新诗《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永》。
13《音乐巨人贝多芬》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何为,原名何敬业。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14《福楼拜的星期天》选自《济南文艺》莫泊桑,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代表作《羊脂球》、《项链》。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夜》、《父与子》。左拉:法国作家。代表作有:《萌芽》、《金钱》、《崩溃》。
15《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间的史事,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16《社戏》选自《鲁迅全集》鲁迅:见七年级上21课《风筝》
17《安塞腰鼓》选自《人民日报》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8《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丰子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人。他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19《观舞记》选自《冰心全集》冰心:见七年级上24《诗两首》
20《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21《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他的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长篇小说《焦躁的心》。
22《荒岛余生》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
23《登上地球之巅》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郭超人,高级记者。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24《真正的英雄》选自《世界名人演说经典》里根,出生于美国。美国第49、50届总统。
25《短文两篇》
①《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书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内容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
②《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6《珍珠鸟》选自《人民日报》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27《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上海人。祖籍浙江慈溪。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中国著名的动物小说家。
28《华南虎》选自《诗刊》牛汉,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诗人,作家。诗集:《彩色的生活》《温泉》。散文:《牛汉散文》《萤火集》《童年牧歌》
29《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布封,也称为“布丰”,法国18世纪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30《狼》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见七年级上20《山市》
(本回答摘自《百度文库》)
小学课本中《安塞腰鼓》怎么教?
可以先把字词学懂,然后教段落大意,自然段的意思,课外拓展。我们正好上过了这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总复习,提纲,要点~~谢谢大家啦
一.本章要求:
1.牢固掌握16-20课的字词及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16-20课的主旨,并积累优美语句。?
3.进一步学习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并学会从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4.重点掌握并熟读背诵《口技》中的文言常识。?
5.领悟我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熟记相关的戏曲知识。
二.基础字词?
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狂舞 闪射 火烈 飞溅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搏击 烧灼
奔突 翻飞 大彻大悟 撇 蘸 幽暗 惬意 疏密 包罗 朱砂 口头禅 参差不齐 清扬 咿呀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换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三.必背词语解释。
?惮?絮叨?礼数?撺掇?委实?依稀?自失?弥散?飘渺?棹着?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本色当行?颦蹙?粲然?嗔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惊鸿?浑身解数?离合悲欢?息息相通
四.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鲁迅全集)。
2.《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
3.《竹影》作者(丰子恺),现代(画家)、(文学家)。
4.《观舞记》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
5.《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本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五.课文重要内容
1.《社戏》以“我”到赵庄看戏为线索,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表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反映了“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展开描写。不仅表现了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特点,而且反映了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3.?《竹影》全文以“竹影”为线索,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要培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4.?《观舞记》由正题与副题组成。正题点明中心话题——观舞,副题充满感情,是对正题的具体化说明。文章先从一个观赏者的角度写自己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总的印象,然后具体描写他们的舞蹈,最后写出观感。?
5.《口技》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写一家人由睡而醒,再写一家人由醒复睡,接着写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再从宾客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烘托,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
六.重点知识点
1.《社戏》
①环境描写:具体描写的景物
②描写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具体景物)?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句子分析:a.比喻、拟人 b.写出了划船之快和“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④“我”的心理变化:轻松?—?急切?—?陶醉?
⑤人物性格:双喜(聪明机灵、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六一公公(善良淳朴、热情好客)?
2.《安塞腰鼓》?
①修辞:比喻、排比(增强语势)、反复(强调)?
②全文结构:打鼓前(安静)—?打鼓中(舞动)—?打鼓后(寂静)
③主题思想:借安塞腰鼓表达生命、力量之美。
3.《竹影》
①竹子难画在哪里?(第5段)?
②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比喻)?
说明:中国画重写意(神似),西洋画重写实(形似)。
③记叙线索:孩子兴趣转移(看人影—画竹影)
④爸爸的角色:艺术领路人,寓教于乐。?
4.《观舞记》?
①修辞:排比、比喻、引用(白居易的诗句)?
②五个角度描写舞蹈美:神态、舞姿、服饰、外貌、动作(飞动的美)?
③侧面描写(“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铮铮的弦响”)
七.《口技》文言常识?
⑴词语解释:
京:京城。
善:擅长,善于。
者:的人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而已:罢了。
团坐:围绕而坐。团,聚集、集合。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下:拍。
寂然:安静的样子。
哗:喧哗。?
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遥:远远地。
惊觉欠伸:惊醒后打呵欠,伸懒腰。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呓语:说梦话
既而:不久。
啼:大哭。
抚:拍。
乳: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初:刚,刚开始。
叱:大声呵斥。
一时:同时。
齐发:一齐出现。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无不:没有一个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
伸颈:伸长脖子。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
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绝:到了极点。
未几:不多久。
齁(hōu):打鼾(hān),打呼噜。
微闻:隐约地听到。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拟声词)
倾侧:翻倒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时间副词,这里是渐渐。
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忽:忽然,突然。
火起:起火,失火。
齐:一齐。
俄而:一会儿。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间:夹杂。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
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
齐作:一齐发作。
曳(yè)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形容声音之杂。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
名:说出。
于:在。
是:这。
变色:面色改变。
离席:离开座位。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出:露出。
股:大腿。
战战:哆嗦,打战。
几(jī):几乎。
先走:抢先逃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没有了。
撤屏:撤去屏风。
⑵通假字:“坐”通“座”?
⑶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
⑷侧面描写(第2-4段?最后一句)、正面描写(第2-4段?其余部分)?
⑸时间线索:少顷—既而—当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八.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1.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形式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2.戏曲剧种简介:?
中国戏曲之母——?昆剧?东方歌剧——?京剧?芬芳的泥土气息——?黄梅戏?
3.京剧脸谱上的颜色往往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
红脸——?含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表神秘,代表神妖。
初一下语文文学常识(所有课文)急!急!急!急!
1、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原名旧事从提。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坟》、《华盖集》。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节选自《城南旧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有改动。作者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被称为祖母级人物。代表作《冬青树》、《烛心》、《城南旧事》。
3、丑小鸭 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叶君健译。有删节。“丑小鸭”原是一直不知来历、被遗忘在一棵牛蒡树底下的天鹅蛋,一只母野鸡把她当作一只鸭蛋孵化出来。由于它的体积太庞大、太特别,处处受欺负。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选自《普希金文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戈宝权译。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未选择的路 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顾子欣译。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5、伤仲永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好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韩愈、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6、黄河颂 选字组词《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文学评论家,现代诗人,代表作《五月的鲜花》。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水谣》、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
7、最后一课 这篇课文是根据几种版本写的。作者都德(1840~1897),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短篇《磨坊文札》,长篇《小东西》。1870——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本文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创作的。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选自《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原载于1923年12月20日《新民国》第一卷第二号。本文写于五四运动之后。当时,部分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重新陷入迷惘之中。作者则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遇见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作者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9、土地的誓言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有改动。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10、木兰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11、邓稼先 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邓稼先(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国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原题为“说和做——记录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有改动。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作者臧克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1789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任坚持创作。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者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选自《济南文艺》1981年1月号。李翰华译。有改动。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作者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项链》、《羊脂球》等。
15、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的名将。
16、社戏 选自《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有删节。“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作者鲁迅。
17、安塞腰鼓 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作者刘成章。
18、竹影 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有删节。作者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现代画家、散文家。
19、观舞记 选自《冰心全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作者冰心。
20、口技 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题目为后人所拟。《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21、伟大的悲剧 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舒昌善译。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22、在沙漠中心 节选自《人类的大地》第七章第六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黄荭译。作者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作家。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二战期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失踪。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23、登上地球之巅 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体育新闻选1949~1999》,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有删节。作者郭超人(1934~2000),湖北武穴人,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前任新华社社长。
24、真正的英雄 选自《世界名人演说经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张天伟译。略有改动。作者里根。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四部丛刊》本)。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日,追赶太阳。 共工怒触不周山 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攥写的一部著作。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触,碰、撞。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隅 ,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26、猫 选自《郑振铎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7、斑羚飞渡 选自《和乌鸦做邻居》(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有删改。作者沈石溪。
28、华南虎 选自《诗刊》1982年2月号。作者牛汉。
29、马 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范希衡译。有删节。作者布封(1707 ~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30、狼 选自《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卷六。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蒲松龄。
谁有七下语文文学常识概括阿 。
四.《邓稼先》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五.《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1.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2.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说”与“做”与在革命家方面的“说”与“做”含义上有没有不同?
【参考答案】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第5段中“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是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参考答案】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参考答案】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参考答案】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六.《社戏》
1.从《社戏》第10节中选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这些传神的行动描写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动词有:拔、点、磕、退、上、架。这段课文写少年朋友们高兴地开船出发时的动作。“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这些动词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们开船的动作,用意是表现出少年朋友们架船熟练、敏捷的技巧、聪明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2.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很精彩。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烘托了“我”的急迫心情?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们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3.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4. 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山为什么说“踊跃”?
【参考答案】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③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参考答案】“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参考答案】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⑤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航船行驶飞快的样子,而且富有童趣,符合儿童心理。(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而且富有童趣写老渔父有侧面烘托的作用)
七.《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出现了几次?从修辞上看属于什么修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共出现了三次,它属于间隔反复,这句话从内容上讲为全文奠定了高昂的基调,它的多次出现使文章弘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主题一步步得到深化。从形式上讲,节奏明快,简洁有力,使我们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厚实,以及生命的激越,二者结合起来,这篇文章就达到了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
2.如何理解“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一句中“痛快”和“蓬勃”这两个词语?
[参考答案]“痛快”词性为形容词,本义是直率、爽快的意思;“蓬勃”词性为形容词,本义是繁荣、旺盛的意思。两个词应做定语,起修饰、限制名词的作用,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做谓语,可解释为“使痛快”、“使蓬勃”,把安塞腰鼓所鼓出的生命的激情和力量之美充分表现了出来。
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试分析该组排比句。
[参考答案]本句排比,写出了鼓声的悲壮、振奋和力量,具有排山倒海的感人气势。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参考答案】“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5.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参考答案】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参考答案】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7.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参考答案】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课内语段阅读: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突出后生们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人物是茂腾腾的后生;性格是朴实的;神情是沉稳而安静;而腰鼓则是呆呆的,不曾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后生们的英姿。
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参考答案】人和鼓的静则是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单独成段,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静而转到动。
5.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和沉静美;“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现了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6.你最喜欢选文中哪句话,把它抄下来,并说说其妙处是什么?
八.《伟大的悲剧》
1.茨威格这位著名传记作者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者斯科特写下这悲壮的一幕?
[参考答案]课文最后说:“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者关注的不是斯科特这次南极探险的成败,而是他们在这次悲壮之旅中表现出来的高尚精神。这样的人类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那次活动本身和那个时代,成为全人类跨时代、地域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茨威格要热情地为斯科特这位失败英雄写传记。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身上表现了哪些人类精神和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首先斯科特他们身上鲜明地表现出人类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在这次行动中他们还表现出坚定、执着、勇于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他们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硬汉,都豪气冲天;他们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恶劣环境和生死关头,都能够团结协作,甚至不惜为团体、为同伴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身上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心,对祖国民族、同伴亲友的一片挚爱之情正是支撑他们英勇行为的强大动力之一;斯科特还具有诚信的绅士风度,在竞争失败后勇于承认,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九、《在沙漠中心》
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乐观、平静”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1.语句赏析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参考答案]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我”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我”感到绝望,这是“我”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我”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我”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参考答案]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我”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我”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我”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2. 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参考答案]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十.《猫》
郑振铎的名篇,郑振铎(1898 —— 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
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同时,借鉴文章的写作特色。
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参考答案]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2.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后来,猫死了,因此,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3.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参考答案]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或者“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4.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参考答案]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和性格的缺陷。
5. 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十一.《斑羚飞渡》
1.课文写镰刀头羊的叫声共有几次,各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
第一次,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
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
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用死亡换取生存),并指挥迅速实施;
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2.课文中为什么几次写到彩虹?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3.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参考答案]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4.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参考答案]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5.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参考答案]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1-30课的文学常识
七年级下文学常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 俄国 (国别)诗人 普希金 ,代表作有《自由颂》 ,
《致大海》等。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 美国 (国别)诗人 弗罗斯特 。
3、《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法国 (国别)作家 都德 。
4、《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杨振宁 ,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丑小鸭》的作者是 丹麦(国别)著名童话作家 安徒生,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 《小锡兵》等。
6,《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 法国 (国别)作家 莫泊桑 ,被称为 “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7,《伟大的悲剧》的作者 茨威格 是 奥地利 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传记文学 和 小说创作 两方面。课文题目解析: A、悲剧在于其结局;B、伟大在于探险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格和精神魅力。
8,《荒岛余生》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作者是 英国 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笛福 。
9,《真正的英雄》是一篇 演讲词 ,作者 里根 。
10,《马》的作者 布封 是 法国 博物学家、作家。代表作是36卷博物志《自然史》 。
11,《华南虎》作者 牛汉 ,原名 史成汉 。
12,《斑羚飞渡》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 沈石溪 原名 沈一鸣 ,代表作有《和乌鸦作邻居》 ,《混血豺王》等。
13,《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选自《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14,《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 清 朝 林嗣环 ;《虞初新志》是 清 朝 张潮 编选的笔记小说 。
15,《竹影》作者 丰子恺 ,浙江崇德人,现代散文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16、《观舞记》选自 《冰心全集》,作者 冰心,原名 谢婉莹 ,我国著名 诗人 、 作家 代表作有 《繁星》 、 《寄小读者》 、《春水》 等。
17、《安塞腰鼓》的作者是 刘成章 ,代表作《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讯文学奖。
18、《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 鲁迅 , 文学 家、 思想 家、 革命 家,原名 周树人 ,浙江绍兴 人,代表作有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彷徨》等。
19、《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大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字 君实 , 北宋 (朝代) 政治 家、 史学 家。
20、《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诗人 臧克家 。
21、《木兰诗》选自 宋朝 (朝代) 郭茂倩 编的《乐府诗集》,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22、《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端木蕻良 。
2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李大钊 ,字 守常 ,河北乐亭人。
24、《狼》选自《聊斋志异》,志: 记 ,异: 奇异的事 ,作者是 蒲松龄 ,字 留仙 ,别号 “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 , 清朝 (朝代)著名文学家。
25、《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 光未然 。
26、《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王安石 。伤: 哀伤,叹惜 。
27、《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作家 林海音 ,原名 林含英 。
28、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 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3)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9、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戏曲的角色分为 生 、 旦 、 净 、 丑 四大行当,讲究用“ 唱念做打 ”四种艺术形式和“ 手眼身法步 ”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30、戏曲剧种简介:
中国戏曲之母—— 昆剧 东方歌剧—— 京剧 芬芳的泥土气息—— 黄梅戏
31、京剧脸谱上的颜色往往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
红脸—— 含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 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 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 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 表神秘,代表神妖。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三无反资讯网-君安思危(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anwufan.com/shjgdq/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