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作者是谁(按图索骥故事作者)
按图索骥作者是谁(按图索骥故事作者)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因善于相马,世人称其为“伯乐”。晚年著有《相马经》一书,中间插有各种千里马的图片。
伯乐在《相马经》中这样描述千里马的特征:高高的额头,大大的眼睛,马蹄大而方正,好像堆起来的酒曲饼子……。
伯乐的儿子自恃门下弟子,立志要像父辈一样做个受人尊敬的相马专家,他把《相马经》背得滚瓜烂熟,感觉已经具备了像父亲一样的相马技术,苦于没有表现的机会。
一天,伯乐的儿子手持《相马经》外出相马,他在路边的沟渠里遇见一只硕大的癞蛤蟆,仔细端祥一番,觉得符合《相马经》中千里马的特征,慌忙带回家中,兴奋地对父亲说:根据您书中描述的特征,今天我终于相中了一匹千里马,不过有点瑕疵,就是蹄子没有叠起来的酒曲饼子那么大。
伯乐知道这个儿子有点可爱,苦笑着说:此马不错,只是一味好跳,不好驾驭而已。
“按图索骥”的意思是按照图像寻找良马,寓意为按线索寻找,也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不懂得变通。此成语出自汉·班固《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溯源
相传春秋时期的秦国人孙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马的优劣,因此人们称他为“伯乐”。伯乐一生相过无数匹好马。到了晚年,伯乐便将自己相马的经验编撰成书,名为《相马经》。伯乐的儿子非常羡慕父亲相马的本领,也想成为相马专家,但他的才质平庸。于是,他将父亲的《相马经》背得滚瓜烂熟,自认为掌握了相马的本领,便根据《相马经》上的记载去寻找好马。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一只癞蛤蟆。他发现癞蛤蟆和《相马经》上所记载的“千里马额角隆起而丰满,眼睛明亮,四个蹄子大而端正”的特征太相符了,便认为自己真正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于是,他忙将癞蛤蟆抓住,带回了家,并对父亲伯乐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只是蹄子不像。”伯乐听了儿子的话,又看了看他手中的癞蛤蟆,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这马太爱跳了,不好驾驭。”后来,人们就用“按图索骥”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知变通。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三无反资讯网-君安思危(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anwufan.com/qcjgdq/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