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重工采棉机(铁建重工深度分析)
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在我国收货机械领域,一直被约翰迪尔、凯斯等国外品牌垄断的高端采棉机械,竟然被一家盾构机企业造了出来。
2月23日,当我习惯性地浏览着企业新闻时,“铁建重工高端智能采棉机制造技术”成功入选2021“‘科创中国’突破短板关键技术榜”突然闯入我的眼帘,引起了我的注意。铁建重工,我有了解,它是做盾构机的,什么时候做起农业机械啦?我决定弄个究竟。
一番搜索后,我了解到,2015年,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落户乌鲁木齐,以研发、制造、服务掘进机、特种装备为主营业务。据新疆日报报道,新疆是国家棉花主产区,农业机械市场需求庞大。虽然新疆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在国内已处于领先水平,但就采棉机而言,新疆在册的采棉机绝大部分是国外品牌产品,国产采棉机少、自主技术优势不明显,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为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提供了商机。2017年,该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高端智能采棉机,丰富产品类型。经过近3年努力,该公司研发的采棉机终于批量交付用户。该产品具备一键卸棉、故障检测和预警、倒车影像、消防喷淋系统、近电感应防触电等六大功能,主要性能达到了国际主流高端采棉机水平。
说实话,看了新疆日报的报道,尽管我依然没弄清楚是因为要做采棉机而落子新疆,还是因为到了新疆后才想到要做采棉机,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铁建重工的这个跨度都有点大。我好奇的是,它是怎么跨过去的?
我想起了铁建重工的过往。应该说,在企业成长路径和方式上,它是一个十足的“异类”。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07年。那年,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只身一人从武汉来到湖南株洲,筹建一家高速道岔制造厂。在此之前,刘飞香的身份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下属第十一局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日常的主要工作则是管理各种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刘飞香是湖南人,早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工程机械专业毕业后,他先是做了几年小的机械产品制造,随后便一直在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长时间与各种施工项目打交道。而此次筹建高速道岔厂,他竟然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经过一番筹备后,他打算通过与外商合资来起步,但最后因为控股权的问题,合资也没能合成。没办法,他只好决定自己干!自己干,首先要有人才,刘飞香派人迅速摸清了国内研究和生产道岔的人才的情况,比如,排名第1~10的是谁?排名第11~20的又是谁?随后,针对这些人展开了“疯狂的追求”。略过中间的过程不表,最后的结果是,时速250公里、350公里的客运专线道岔陆续研发成功并量产……后来,在进军盾构机领域时,刘飞香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铁建重工现任总经理程永亮,就是当年刘飞香诚意邀请过来的人才……
回顾完铁建重工的成长史,我对铁建重工在高端采棉机上的突破不再觉得奇怪。相反,我倒是觉得铁建重工的做法,对其他企业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是沿着已有的主业、技术拓展着企业边界的,这自然有它的好处。但同时也会带来转型缓慢、无法迅速进入新领域等问题。如果能像铁建重工那样,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倒过来配置各种资源,那自然会进入另一种境界。怎么样,那些胆大妄为的企业家们,要不要考虑考虑?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三无反资讯网-君安思危(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anwufan.com/shjgdq/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