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冲击波对建筑影响(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冲击波对建筑影响(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冲击波会对建筑物产生巨大的破坏。
冲击波,又称激波,是指介质中因物体高速运动(如炮弹、超音速飞机的飞行)或爆炸,引起介质强烈压缩,使局部介质的密度和压强急剧增大并以超音速传播的波。冲击波能引起剧烈的冲击作用,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冲击波波峰两侧介质的温度、密度、压强等物理量会产生跃变。爆炸波、弹道波、雷击声以及飞机轰鸣等,都可能会产生冲击波。
产生原理
有观点认为,冲击波是一种不连续锋在介质中的传播,这个锋导致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跳跃式改变。在自然界,所有的爆发情况都伴有冲击波,冲击波总是在物质膨胀速度变得大于局域声速时发生。一架飞机的速度超过330米/秒,“声屏障”就被打破,同时伴随有一个在大气层传播的冲击波,并产生所谓的“声爆”
任何波源,当它的运动速度超过了其波的传播速度时,这种波动形式都可以称为冲击波(shock wave),或者称为激波。其特点是波前的跳跃式变化,即产生一个锋面。锋面处介质的物理性质例如压强、温度、密度等发生跃变,造成强烈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的传播通常通过物质的媒介,也可以没有物质,通过场的形式,例如电磁场。
冲击波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破坏因素。冲击波对人的杀伤作用分为两种:
一是直接杀伤,即冲击波直接作用与人体所引起的伤害。
二是间接杀伤,指冲击波破坏的物体或抛射的物体对人造成的伤害,如建筑物倒塌使人体受到伤害等。因此,当遇到核袭击时,应就近选低洼处卧倒趴下,不要到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后躲藏,以免受到间接伤害。
爆炸的破坏作用有哪些?
爆炸的破坏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震荡(地震)作用
在遍及破坏作用的区域内,有一个能使物体震荡,使之松散的力量。
冲击波作用
爆炸能够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使周围空气发生强烈震荡,通常称之为“冲击波”。在距爆炸中心一定范围内,建筑物受到冲击波的作用,将会受到破坏或造成伤害。爆炸冲击波的强度是以标准大气压(101.325kPa)来表示的。
碎片的冲击作用
机械设备等在发生爆炸时,变成碎片飞出去,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碎片飞散范围,通常在100~150m左右。碎片的厚度越小,飞散的速度越大,危害越严重。
热作用(火灾)
爆炸温度约在2000~3000℃左右。通常爆炸气体扩散只发生在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质而言,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烧,而且有时冲击波还能起到灭火作用。但建筑物内留存的大量热量,会把从破坏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点燃,使建筑内的可燃物全部起火,加重爆炸的破坏。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三无反资讯网-君安思危(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anwufan.com/shjgdq/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