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
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一、建安文学基础: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他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3、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了文学专论,他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线,
5、曹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白马篇》,其中“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集中表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赠徐干》;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的《七哀》;描写一个少年斩断罗网,拯救一只黄雀的故事的《野田黄雀行》;描写海边人民贫困生活的《泰山梁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恼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钟嵘称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6、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称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7、“七子”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诗》其一,其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不的苦难。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等;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刘桢的《赠从弟》三首等。
8、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最可信的是蔡琰所作的是五言《悲愤诗》。
第二、正始西晋文学基础
1、正始文学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学,此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
2、嵇康的散文代表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诗歌的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诗歌创作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传》。
3、阮籍的《咏怀传》在运用王言诗抒情和讽谕方面有较高的成就,其一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表现了自己的孤独苦闷,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进步作家开拓了一条写作政治抒情诗的道路,《诗品》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概括的就是阮籍的诗风。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
4、晋武帝太康前后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导的是张华、张协、陆机、潘尼、潘岳、左思,他们是太康时期著名的诗人。
5、太康文学创作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追求词藻华美和对偶工整。刘勰所说“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就是太康文学。
6、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是陆机,与之齐名的作家是潘岳,还有张华张协等。
7、陆机的代表作有模仿《古诗十九首》的《拟古诗》十二首,描写行旅生活的《赴洛道中作》;潘岳的名作是《悼亡诗》三首。
8、左思是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有“左思风力”之称。
9、左思的代表作有《咏史》八首,作品采用了典故,运用了对比等手法,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即是对比,“涧底松”和“山上苗”即是比喻寒门知识分子和士族子弟,又是用对比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世族门阀的矛盾。此外,《招隐》《娇女诗》《三都赋》都是他的名作。
10、刘琨的代表作是《扶风歌》,他是著我的爱国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是《洲仙诗》十四首,他是一位玄言诗人,《诗品序》中“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即是对玄言诗的批评。
第三、陶渊明基础:
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谥号“靖节征士”,因其曾作过彭泽令,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陶彭泽,他辞去彭泽令后,过着“晨兴埋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生活。
2、陶渊明的诗可以分成两类: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他的散文辞的名篇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3、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部分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归田园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等;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如《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等;还有一小部分反映了农村凋蔽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如《归田园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4、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正始诗人阮籍和西晋诗人左思的伎,发扬了建安的精神。代表作有《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鲁迅称一些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如《读山海经》其十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6、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很少用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少用。2、情、景、理的统一。
7、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出现打破了了玄言诗的统治,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了建安的精神,田园诗是他的独创。“田园诗”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8、陶诗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代学习田园诗的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基础:
1、南朝乐府民歌约五百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其中“吴歌”三百二十六首,“西曲”一百四十二首,“神弦歌”十八首。
5、南朝乐府民歌,除吴歌、西曲外,还有一首较长的抒情诗《西洲曲》,属《杂曲歌辞》。
8、北朝民歌主要收集在《乐集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约六十多首。
10、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创作,我们所接触到的,除汉人的作品外,还有氐人、羌人、鲜卑人,以鲜卑民歌居多。
12、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木兰诗》,它产生的时代不会晚于陈代,大概是北魏的作品。
第五南北朝诗文基础:
1、晋宋之际代替玄言诗的是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
2、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和《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等。《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写景名句。
3、鲍照对诗歌形式的主要贡献是为七言诗拓宽道路,其诗歌代表作有《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其中“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诗句,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拟古》其三(幽并重骑射)、其六(束薪幽篁里)《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等也是其代表作。
4、鲍照的诗歌直接继承着建安文学的传统,大力写作乐府诗,他是继曹丕之后,对七言诗贡献最大的诗人。
5、教材中提到继承建安风骨或发扬其精神的诗人有: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
6、所谓新体诗是指自齐至隋百余年中讲究声律、对偶的作品,名曰新体诗。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是就其形式而言。齐永明年间著名诗人沈约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八种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叫做“八病”。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开创的,由声律与对偶互助配合而形成具有格律的新体诗,称永明体。
7、新体诗作家除沈约外,成就较高的还有齐诗人谢朓、梁诗人何逊、陈诗人阴铿等。
8、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分别称为“大谢”和“小谢”。谢朓因为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谢宣城”之称。
9、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篇,题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矣望长安)其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春江日暮景色,“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写建康(南京)周围的景色,是写景名句。
10、谢朓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带有南朝民歌气息,语言精练,情味隽永,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和《王孙游》(绿草蔓如丝)等。
11、继玄言诗、山水诗后南朝一度盛行的诗歌是宫体诗。
12、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说:“颇学阴何苦用心”反映的是阴铿、何逮两位诗人。他们的名篇分别是阴铿的《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依然临江渚)何逊的《相送》(客心已百念)等
13、集南朝诗歌成就之大成的诗人是庾信,他早年是梁朝有名的宫体诗人,后出使西魏,遂终身羁留在北方,他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
14、庾信诗歌的代表作是《拟咏怀》二十七首。他是南北朝时期骈赋,骈文成就最高作家,赋的代表作是叙述梁代兴亡和自己身世的《哀江南赋》,五言小诗的名作有《寄王琳》(玉关道路远)和《重别周尚书》(阳光万里道)。
15、骈文是与散相对而言的,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因为两句两句的对偶,好象是并驾的两匹马,所以叫骈文。第二是语音方面讲究平仄。第三是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可以说骈文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6、南北朝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芜城赋》,孔稚圭讽刺假隐士周顒的《北山移文》,梁江淹的《恨赋》《别赋》,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和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
第六魏晋南北朝小说:
1、南北朝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2、南北朝小说中现存比较完整的,并能代表这个时期志怪小说面貌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3、南北朝志人小说的集大成的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4、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篇,为之作注的是梁代的刘孝标。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1、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2、《典论论文》之后,文学批评史上另一篇重要的作品是西晋陆机的《文赋》
3、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最系统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4、成书于梁代的一部专门评论五言诗的菱是钟嵘的《诗品》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
1、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代有诗人两千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2、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3、初唐前五十年,宫体诗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4、唐代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5、初唐的中心问题是:(1)冲破六朝诗歌的狭窄题材,使诗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2)摈弃轻浮绮靡的诗风,建立刚健有力的新诗风;(3)确立律体,发展七言歌行。
6、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开始突破“宫体”的内容,继有沈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最后陈子昂痛斥齐梁诗风,高倡建安风骨,才为唐诗开辟了发展的道路。
7、以李白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是盛唐诗歌的主流,政治诗和边塞诗集中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色。
8、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象一条大河贯穿了整个中唐。
9、爱情主题在晚唐十分流行,这是受了市民文学的影响。
隋及初唐诗坛
1、唐代初年,旧陈、隋入唐的宫庭诗人仍“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用诗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点缀升平。这些诗人中最有名的是宫庭诗人上官仪,他的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仪把六朝以来的对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这些法式成为后人写作律诗的规范。
2、在初唐诗坛上,诗人王绩是位较突出的诗人,他的《野望》不仅风格澹远,而且已是成熟的五律了。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开一代新诗风。
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都是七世纪下半期“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他们凭自己的创作登上初唐诗坛,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杰”中,卢骆可能比王杨时代稍早些,卢骆发展了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律。
4、“四杰”的创作有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他们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杰”中卢洛由陈隋入唐,其诗仍有“宫体诗”的韵味,其歌行体是“宫体诗”的新发展和新改造;五律到王杨手中才开始定型,是五律的奠基人。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算是当时最好的五律了,其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6、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充分肯定了四杰的地位。
7、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是其代表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其中的名句。
8、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
9、沈佺期、宋之问的主要成就是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10、和沈、宋同时,工于律诗的人还有不少,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被称为“文章四友”。
11、陈子昂的诗歌主张见于他的《修竹篇序》中,他以复古为革新,主张继承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12、陈子昂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感遇》三十八首是其代表作。其《登幽州台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诗只有四句,前二句写自己的孤独,后二句写人生之有限,感情深沉蕴藉。
盛唐诗坛:
1、前人常以张九龄与陈子昂并称,他的《感遇诗》十二首和陈子昂的《感遇》很近似,都是兴托讽谏之作。
2、开元初年,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
3、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它借柳树歌咏了春风,赞美了欣欣向荣的春天。
4、张说的代表作是《邺都引》,王翰的代表作是《凉州词》,王湾的代表作是《次北固山下》。
5、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但他诗歌的主要题材却多是山水行旅。其诗歌的风格是恬淡孤清。
6、《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中写得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在八句五言诗中,写了田园景物的清新秀丽,故人情谊的真挚深厚,田家生活的简朴可爱。
7、盛唐时期真正大量写田园诗的是储光羲,他偏重写农家的快乐,如《钓鱼湾》、《田家杂兴》等。
8、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后期则是吃斋奉佛。
9、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三方面:政治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10、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的评价。
11、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把边塞沙漠景色描绘得历历在目,历来为人称道。
12、王维的诗在抒情方面以构思精巧和语言新鲜见长。《送元二使安西》被《诗薮》评为唐绝句之冠。
13、王之涣仅存六首绝句,其《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非说理,却包含了生活的哲理。
14、李颀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又以赠答最多,而且善于用古诗描写音乐。
15、崔颢最著名的诗是《黄鹤楼》其中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贯穿了古今,神思邈远。
16、王昌龄曾做过江宁丞,所以有“诗家天子王江家”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只有李白能与之媲美。
18、高适诗歌今存二百余首,从体裁看,绝大部分是古诗,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19、高适边塞诗的特色是“尚质主理”,即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其代表性作品《燕歌行》即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
20、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的诗“尚巧主景”,他善于用浓重的色调描绘边塞的奇异景色;用奇特想像造成鲜明的诗句;音调悲壮 宏亮,用韵灵活,有的三名一换韵,如《走马川行》;有的两句一换韵,如《轮台歌》等。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其《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名句。
解词与简答
1、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的一个重要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而得名,以王维孟浩然为主要代表,另外还有储光羲等,这一派诗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体物精细而风格淡远,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
2、边塞诗派:盛唐时期著名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故双称“高岑诗派”。此派作家有王昌龄、王之焕、李颀等。他们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多方面表现边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笔力雄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
3、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如《少年行四首》,善于描绘边塞的景物,如《使至塞上》、《陇头吟》、《老将行》。王维早年,曾经写过一些抨击权贵、不满现实的政治感遇诗,如《寓言》,后期的诗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有些田园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审美趣味比较高。
李白:1、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虽然有复杂的思想倾向,担仍有一个中心主题,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积极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3、杜甫称赞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李白的诗歌的语言清新、豪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恰好说明了他诗歌的语言特色。
李白在汲取了民歌语言清新明快特点的同时,又注意继承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因而又具有精美的特点。
6、《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现了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在他的笔下,大自然都具有了生命。
7、《子夜吴歌》、《早发白帝城》都是用极单纯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二、解词与简答
1、简要说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1)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如《蜀道难》。(2)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3)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又是最易为人接受的。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4)李白的语言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杜甫:1、杜甫的家庭有两特色,一是“奉儒守官”,二是“立功立言”。从杜甫的一生来看,他一直在实践着他的家训,无论穷达,他都要兼济天下,可见他的思想属于儒家,这一点从他叙事诗都统一在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中即可证明。
2、天宝十四年,杜甫往奉先县控望家小,回家后即写了《自就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3、公元七五年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将沿途所见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杜甫《春夜喜雨》中最后一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春雨的可爱,它给人们送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5、《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等诗句,表现了杜甫对国事的感慨,怅恨与家人离别。
6、杜甫喜欢歌咏凤凰,这几乎成了诗人的化身和写照。因此,他笔下的凤凰如他一样仁爱善良。
7、在杜甫的七律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是《秋兴八首》组诗。
8、杜甫诗歌在写法上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用身边琐事表现重大主题,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通过人物对话表现重大主题是杜诗的又一特色,如《兵车行》《石壕吏》等。
9、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富想象力的两个形象,在《登高》、《白帝》、《秋兴八首》等诗中,都集中了这两个形象。
10、杜甫诗歌的语言是苍劲凝炼的,用他的说法是“诗成毫发无遗憾”。
11、杜甫是一个众体兼长的诗人,五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无不运用自如,其中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他是唐代写作七律的第一大家。同时,他“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12、杜甫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得到了深刻反映,所以他又被称为“诗史”。
简答题:1、举诗例简要说明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答: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是:(1)面对现实,讽谕时事,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2)反映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如《水会渡》、《负薪行》、《遭田父泥饮美来中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3)热爱生活,描写日常生活,如《舟前小鹅》《春夜喜雨》《月夜》《北征》《羌村》等。
2、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答:第一,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多方面的艺术概括,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第三,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他的语言主经过千锤百炼的。第四,杜甫是众体兼长的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无不运用自如,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1、新乐府指的是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中唐新乐府运动是由张籍、王建、李绅的创作开始的,李绅写《新题乐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元稹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曰“新乐府”,并在序里明确提出其诗歌创作的主张,于是新乐府创作从杜甫开始,经过元结、顾况,到白居易就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重要作家除白居易外,还有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2、用新题写时事的新乐府,始创于杜甫,从杜甫到白居易过渡的作家 是元结、顾况、戎昱、戴叔伦等。
3、写新乐府取首二字为题为白居易总结新乐府“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特点开了先河的诗人是顾况,而除了白居易外,在新乐府运动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张籍和王建。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李绅《悯农》中著名诗句。
5、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6、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讽谕诗,大都写于前期。
7、在白居易感伤诗中有两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长恨歌》和《琵琶行》,其中《琵琶行》在描写音乐形象方面历来为人所称道。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提出的文学创作主张。
简答题:1、简要举例说明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答:(1)突出地表现在诗歌语言上。浅显平易,有意到笔随之妙。(2)善于运用一、二警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警奇的效果。(3)还突出地表现在叙事诗上,以叙事为主,结合抒情,脉络分明,曲折生动,人物个性突出。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即以彼物比此物;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经》中的诗多为四言诗,章法多用重叠(叠唱)。《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我们读过《诗经》中的《蒹葭》、《采薇》等诗。《诗经》与《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收屈原等人的诗歌作品。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鲁迅在他的小说集《彷徨》扉页上题写了该诗中的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读过屈原的诗《国殇》、《涉江》等。《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它们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先秦历史散文中,《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是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告的汇编。《春秋》是我过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载我国春秋时期的历史。而解释这本“经”书的“传”《左传》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我们读过书中的《曹刿论战》、《秦晋崤之战》等。《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别体史书,它记载我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我们读过书中的《邵公谏厉王弭谤》。《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记载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读过书中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荆轲刺秦王》等。
先秦诸子散文中,《论语》、《孟子》、《荀子》等是儒家著作,《老子》、《庄子》、《列子》等是道家著作,《墨子》是墨家著作,《韩非子》是法家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庄子,名周;荀子,名况。依次写出《论语》、《孟子》、《庄子》、《荀子》中的一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鱼我所欲也》、《秋水》、《劝学》。《论语》、《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贾谊是西汉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代3000年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五个部分。鲁迅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字子长,他是我国西汉历史家、文学家。教材中有《史记》的选文《垓下之围》、《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后三部书的作者分别是东汉的班固、南朝的范晔、晋朝的陈寿。
“乐府”,原指汉代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负责搜集整理民歌。后来称这种民歌及文人仿作的诗为“乐府”。《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诗发展的高峰,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这首诗的男女主人公是焦仲卿、刘兰芝。它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壁”。汉代的文人诗是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所谓“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写作的五言诗,这些诗全为无名氏所作。
曹操,字孟德,东汉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擅长以古题乐府写时事。他的诗气韵沉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篙里行》等。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后人称以“三曹”为核心的文坛所体现的文风“建安风骨”。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诗《白马篇》、赋《洛神赋》等。诸葛亮,字孔明,他的《出师表》是名篇。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的诗“清新自然”,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等,他也有书写豪情和愤懑的诗,如《读山海经》、《咏荆轲》。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著作是《文心雕龙》,作者是南朝的刘勰。我国现存最早的“志怪小说”是晋朝干包的《搜神记》,“志人小说”(又叫“逸事小说”)是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其中王勃,字子安,骈体文《滕王阁序》和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代表作。在初唐诗坛开一带诗风的诗人是陈子昂,字伯玉,他的《登幽州台歌》一诗很有名。此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是名诗。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并称,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别董大》、《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盛唐“边塞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崔颢,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芙蓉楼送辛渐》、《凉州词》、《黄鹤楼》。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维,字摩诘,他擅长绘画,在描写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境,他的代表作有《终南山》、《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等;孟浩然的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晚泊浔阳望庐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古代文学常识知多少?
1.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 2.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 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4)老子,李耳,字伯阳,又名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因此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5)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主要言论及思想被辑为《论语》,有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6)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 (7)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言论及思想被辑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8)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9)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10)荀子,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具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他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11) 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有《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鹊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属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12)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有《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3)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两汉文学 (1) 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有《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有《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史记》是历史散文,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4)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班马”之一,主要作品有《汉书》。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5)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主要淬的作品有《陌上桑》、《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4.魏晋南北朝文学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其主要作品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有《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6)范晔,字尉宗,著《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7)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有《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属笔记体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8)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9)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 5.唐代文学 (1)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主要作品是《感遇诗》38首。其《登幽州台歌》用直接抒怀的方式倾吐怀才不遇的感情。 (2)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有《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3)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有《咏柳》、《回乡偶书》。 (4)王之焕,字季陵。主要作品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5)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等,结集为《孟襄阳集》。 (6)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有《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7)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有《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8)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有《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9)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宣州谢朓楼栈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他的作品属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0)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结为《杜工部集》。其作品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记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11)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12)孟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有《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 (13)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14)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1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有《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16)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位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7)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18)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和李商隐被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故号杜樊川。主要作品有《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19)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有《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西效作一百韵》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秀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20)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有《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一些文学常识题目
1. 孔子 左丘明
《春秋左氏传》(即《左传》)
2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 韩非子是书名阿 没字
3
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
《登幽州台歌》诗体上属于 近体诗 诗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三无反资讯网-君安思危(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anwufan.com/shjgdq/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