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第一位专业词人是谁(一文全解)
柳永(983-1053),原名三变,字者卿,因排行第十,俗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父亲柳宜,曾是官工部侍郎。少年时代,他在汴京,与“狂朋怪侣”过着“暮宴朝欢”的浪漫生活。他精通音律,对民间新曲调不仅熟悉而且特别喜欢,填写了大量长调慢词,传遍四方,以风流文采闻名于世。但是,却一直考不中进士。他填写〔鹤冲天〕(黄金榜上),自称“才子词人”“白衣卿相”,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发泄怀才不遇的牢骚。宋仁宗看了这首词,很恼怒,说:“这个人喜欢茌’烟花柳巷’’浅斟低唱’,何必要功名?且去填词!”柳永由此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①。到了景祜元年(1034),他更名柳永,才登进士第,只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小官。据说死时一贫如洗,是伶人歌妓集资埋葬的。
柳永一生被排斥在官场之外,浪迹市井伶人歌妓之间,把毕生精力都用在倚声填词上,所以说他是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有《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200首。
柳永对词的贡献,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词史上,他是第一位大量写作长调慢词的人,这和温庭筠第一个大量写作小令一样,不仅有开创之功,也发展了词体,扩大了词的容量和词的表现力。在早期民间词中,就已经有长调慢词,唐代文人偶尔填写几首,到了宋代填写的渐渐多起来,直到柳永手中才开始繁盛。柳永写得最多,占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七八,并有许多名篇佳作。慢词,因为声调长,字句多,容量大,表现能力丰富,能用层层铺叙手法,将叙事、抒情和写景融合一起,把小令难以表达的复杂内容,曲折尽致地表现出来;还有点有染,描写非常细腻,如〔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二句“点”出离别冷落,后三句对前两句中的“离别”“冷落”进行“染”,进行烘托,创造出一种凄苦的意境,加深了“离别”“冷落”之情。因为慢词内容丰富、表现力也丰富,深受民众喜爱,所以很快就成为词酌主流,使整个北宋词坛发生了一次大变革,推动了宋词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开拓了词的意境。柳词中写男女之情的最多,写“羁旅行役”①的最好。还往往把两者结合一起,使词画面宽阔、宏伟,感情深刻、真挚,洗去了脂粉气,创造出沉郁、凄旷的意境,如名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前一首词,抒写离人愁绪,音调苍凉激越。上片以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景物,烘托离愁,下片极写思乡而不得归的苦况。其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几句,气象开阔,笔力苍劲,意境绮丽而悲壮,曾得到苏轼称赏,认为“唐人(即唐诗)佳处,不过如此”①,是写登高临远的名句。后一首词,长达144字,共分三叠(即三片)。第一叠概括地铺叙词人乘“扁舟一叶”,南下旅途的经历。第二叠写沿途景物,有“酒旆”、“烟村”、“霜树”,还有渔人和“含羞笑相语”的浣纱女。第三叠由景人情,抒发一个游子离乡去国(指离开京城),沦落江湖的深深愁怨。全词大开大阖,气魄宏伟,把失意身世、惆怅心绪与景物叙写全部融进词中,体现了词人对词的内容上的开拓。描写都市繁华风光,歌颂都市文明,是柳词的一个全新题材。是当时其他词人难以企及的,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为词人的友人孙何出任钱塘太守而作。词人运用铺张的手法,描绘了钱塘(今杭州)繁华、富丽而清嘉的风光。上片,开始三句先从地理形势,历史渊源说明杭州久负盛名,“自古繁华”。接着三句从街道、住宅和人口众多,极写今日杭州的繁华。最后六句,先从岸上云霞一般的树木,到江里如霜雪般的浪花,突出钱塘江的壮观景色,后把笔又拉回,从市场繁荣到富贵人家生活,进一步铺写杭州的繁华豪奢。写得淋漓尽致。下片,前六句,用白描手法先写西湖风景,一片优美清嘉;后写西湖人物,一派欢快情趣。因为西湖是杭州最美的风光景点,词人用力最多,用一静一动,描绘出两幅图景,形象鲜明,情趣各异。最后五句,暗示词人填写这首词的意图,通过赞美友人孙何,祝他升迁,表达自已对荣华富贵的艳羡。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又说:这首词很快传到北方金国,金主完颜亮非常欣赏、羡慕西湖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勾起他要发兵南侵,占领杭州的决心。诗人谢处厚因此题诗一首:“谁把杭州曲子讴(唱)?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些虽然都是传闻,但可以看到这首词影响之大。柳永还把词笔转向市井和底层市民生活,反映他们的遭遇和愿望,表达对他们的同情与眷恋,使词有了较多的社会内容。尤其那些写渔夫、樵夫和浣纱女的生活情态,最动人,最有生活气息。这也是对词的题材内容的一种开拓与扩大,所以广大民众喜欢他的词。一个从西北边陲回朝廷述职的官员说,在沙漠地区,凡是有井水喝的地方,就能听到唱柳永词的歌声①。从这可以说明柳词传播的广远。
第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柳词也为词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首先,由于柳永大量填写慢词,所以他运用铺叙,也就是用赋的手法,层层铺陈,重重渲染,情景兼融,一贯到底,始终不懈,曲折尽致地传情状物。这种铺叙技巧,恰好适应慢词篇幅长的特点,使词的意境更宽广,内容更丰富,于是它便成为后来词的基本表现手法,在词坛影响很大。其次,柳词惯用白描手法,不加任何雕饰,把自己的亲切感受,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晓风残月”的凄清景象、烘托词人飘泊江湖的苦况,点染了别后之情,缠绵而深挚。用白描手法写出的景色,清新自然,令人喜爱。再次,柳词语言通俗、自然,“明白而家常”①,极富音乐性。柳词大量运用生动的俚俗语言和口语入词,生动活泼,使词走向通俗化,口语化,更接近敦煌民间词传统,扫除了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柳永在宋代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他是北宋第一位词的革新家,不仅直接影响婉约派词家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而且为苏轼开创豪放词派做了准备,所以说他为词的变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三无反资讯网-君安思危(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anwufan.com/kjjgdq/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