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招聘怎么做?企业如何做招聘?
做招聘怎么做?企业如何做招聘?人类发展得如此繁荣昌盛,不是因为我们是最强壮的物种,事实远非如此,单靠体格和力气,未必能成功。
我们这个物种活得精彩,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构建文化,文化就是一群因共同价值观和信念走到一起的人。当我们跟别人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的时候,就会创造出信任。
究其本身来说,我们信任跟我们有相同价值观和信念的人,这算不上是深刻的见解。我们并不是跟每一个遇见的人都能成为朋友,我们会跟那些与我们有相同世界观、看法一致、信念一致的人交朋友。无论两个人的外在条件看起来有多合适,他们也未必能做朋友。
对于任何有强烈文化色彩或性格特质的地方,道理也是一样。如果处在一个适合自己的文化氛围中、一个能够反映出我们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地方,我们就会发挥得更出色。
做生意的目标不是跟每一个人都展开合作,而是和与你拥有共同信念的人。以此类推,在一个适合你的地方工作和生活,这对你更有好处,因为你的价值观和信念与这个地方的文化相符。
现在,我们来想想公司是什么。公司就是文化,一群人因为某个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走到了一起。让公司产生凝聚力的,不是它的产品或服务,让公司强大的,不是它的规模和力量,答案是文化。一种牢固的价值观和信念,上至CEO,下至前台接待,每一个人都认同它。
因此,顺理成章的是,寻找人才的时候,你的目标不是寻找那些有能力的人,而是寻找那些认同你的理念的人。寻找认同你的理念的人
20世纪早期,英国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动身去南极洲探险。1914年12月5日,沙克尔顿带领27名队员,乘坐“忍耐号”从威德尔海出发。
可是,忍耐号却永远也到不了南极大陆。刚离开南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South Georgia Island)没几天,船只就遭遇了连绵数英里的浮冰,很快就被早早到来的严冬困在了海面上。沙克尔顿和船员在南极地带搁浅了10个月,这期间忍耐号慢慢地向北漂去,直到浮冰的压力最终把船体击毁。1915年11月21日,船员们眼睁睁看着船沉入了威德尔海的冰水中。
船员们坐在三艘救生艇上,滑过冰面,在小小的象岛(Elephant Island)登陆了。在这里,沙克尔顿带领五名队员踏上了艰苦卓绝的旅程。他们穿越800英里的冰海,寻求救援,而他们最终成功了。
然而,让忍耐号的故事如此非比寻常的,并不是探险本身,而是在这场严酷的挑战中,没有一个人死亡,没有同类相食,没人哗变。
这不是运气,这是因为沙克尔顿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如果你的团队充满合适的人选,也就是那些认同你理念的人,成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沙克尔顿是如何找到这支不可思议的团队的呢?他在伦敦《泰晤士报》(The Times)上登了个简单的广告。
把他的做法和我们招人的经历比比看。有时我们会先雇一个面试官来给公司做招聘,可整个过程基本上还是一样的。我们列出能力要求,希望最优秀的应征者能够符合这些要求。
问题是招聘广告的措辞,这些词句写的都是“做什么”,对“为什么”却只字不提。
比如,招聘广告可能会这样写:
招聘业务经理,最少有五年相关工作经验,熟悉本行业。来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优秀企业工作吧,我们提供优厚的薪酬和福利。
这则广告可能会引来大批应征人,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谁最合适呢?
沙克尔顿的招聘广告很不一样,他没说要找具备哪些能力的人,他的启事上没说:
现诚征探险队员,至少要有五年的相关经验,会升主帆,来为优秀的船长工作吧。
相反,沙克尔顿要寻找的人不只要满足这个条件,他寻找的是属于这次探险的队员。他的招聘启事是这么写的:
充满危险的探险之旅,现寻觅队员。报酬低,严寒,长达数月的彻底黑暗,危险不断,不知是否能安全返回。万一成功的话,你将获得荣誉,扬名天下。
唯有那些读到了广告,并且认为这是个绝佳机会的人才会前来应征,他们热爱难以超越的挑战。唯有对此抱有极大兴趣的人才会前来应征这个工作,沙克尔顿只雇用那些跟自己理念一致的人,他们的生存技能是毋庸置疑的。
员工找到了归属感,成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他们辛勤工作,孜孜不倦地寻找创新方案,都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所有超级激励者都有个共同的能力:为团队找到合适的人,那些跟自己理念一致的人。正如赫伯·凯莱赫的那句名言所说:“别看技能,要看态度,技能总是能学会的。”这话合情合理,可问题在于,该找哪种态度呢?要是他们的态度跟你的文化不合适,怎么办?
西蒙特别喜欢问公司高管,他们喜欢招募什么样的人。他听到最常见的答案是:“我们只寻找那些有激情的人。”可是,如果这个人只对面试有激情,却对工作没激情,你该怎么看出来呢?
事实是,世上几乎每个人都有激情,只是对象不一样罢了。单纯靠过硬的简历或优秀的职业道德来选择人才,这没法保证你成功。
例如,要是把苹果公司最优秀的工程师放到微软去,他很可能难受得要命。反之亦然,微软的最佳工程师到了苹果,多半表现也不会太好。两个人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干起活来都很勤奋,两个人可能都有牢靠的推荐。然而,这位工程师未必能适应那个公司的文化。
招聘的目标,是找到那些对你的“为什么”、你的理念、你的抱负心怀激情的人,那些态度符合你的企业文化的人。满足了这个条件,你再去评判他们的能力和工作经验。
伟大的公司不会先去招聘有能力的人,然后再激发他们的动力;伟大的公司招聘那些已经很有动力的人,然后激励他们、鼓舞他们、唤起他们的热忱。
人们要么有动力,要么没有,只有这两种状态。除非你能让这些有动力的人相信某些比工作更伟大的东西,否则他们的动力就会用在寻找新工作上,剩下你面对着留下的人,束手无策。 创建员工的使命感
我走到一位石匠面前问:“你喜欢这工作吗?”他抬头看看我说:“我好像自打记事起,就在砌这堵墙,太单调了。我整天都在烤人的大太阳底下干活,每天扛着死沉的石头,脊梁都快断了。我都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把这活儿干完。可这是我的工作啊,得靠它养家糊口呢。”我谢谢他,往前走去。
三十英尺外,我遇到了第二个石匠,我问了相同的问题:“你喜欢这工作吗?”他抬头看看我说:“我热爱这个活儿,我在建大教堂呢。没错,我好像自打记事起,就在砌这堵墙了,有时候是挺单调的。我整天都在烤人的大太阳底下干活,每天扛着死沉的石头,脊梁都快断了。我都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把这活儿干完。可是,我在修建大教堂啊。”
两个石匠做的事情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第二个人有使命感,有归属感。他来工作,是为了成为伟大事业的一部分,这个事业比他的工作更宏大。他只不过是找到了“为什么”,可他对工作的整个看法都改变了,这让他更高产,当然也更忠诚。
如果有人付更高的薪水,第一个石匠很可能就跳槽了,可这位心怀激情的石匠干活的时间更长,而且多半会拒绝一个更轻松、薪水更高的工作,好继续留下来,成为一项更有意义的事业的一分子。在第二位石匠看来,他认为自己和制造玻璃花窗的工匠甚至建筑师同等重要。大家都在并肩工作,为的是建起一座大教堂,这种牵系会创造出战友般的情谊。
带来成功的,正是这种情谊和信任,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而并肩工作。
为什么那些我们喜欢与之做生意的公司也拥有最优秀的员工,这一点也不奇怪。当公司内的员工知道自己为什么来上班的时候,外部的人们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这家公司如此特别。
在这种团队里,从高层到基层,没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更重要,或更渺小,大家谁也离不开谁。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三无反资讯网-君安思危(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anwufan.com/kjjgdq/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