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冠怎么样查真伪(金领冠怎么样口碑好)
金领冠
据艾瑞发布的《2021中国母婴消费市场趋势洞察》报告,目前90后、95后进阶为母婴人群主力军,这一代父母更倾向借助科普健康类应用形成自己的专属育儿观,不再盲目听从他人建议。对比80后父母,超八成90后父母并不在意价格,而是更愿意为产品品质和安全买单。
这也使得整个行业对品质的追求愈加极致,追溯体系的建设作为品质“透明化”的有效途径,为满足新母婴消费群体对产品更高品质的需求,各个乳企也都开始建设并不断完善追溯体系。
伊利金领冠作为国产奶粉领军品牌,自2004年就率先开启了覆盖全产业链的追溯体系建设,并在奶粉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诸多丰硕成果。
闪耀追溯大会
“全过程追溯体系”获权威认可
2021年7月15日,由工业和信息部消费品工业司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组织举办的“婴配粉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追溯体系建设成果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会上,相关主管部门围绕婴配粉产业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工信部介绍追溯体系建设成果与行业最新要求引发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关注。全球乳业“五强”之一的伊利集团,也亮相大会并展示了旗下伊利金领冠奶粉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成果。
产品追溯体系的步步升级,不仅拉近了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也让市场更加透明化,让宝妈们对品质彻底放心。
事实上,“追溯体系建设”是近十年来乳企品质保障的重要举措。2013年,“婴配乳粉追溯”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婴配乳粉追溯”小程序正式上线。目前,已有80余家奶粉品牌被接入,覆盖国内奶粉年产量90%,总追溯数据量达到14.2亿条。消费者可通过小程序全面了解奶粉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的各项信息。
而在此次会议上,“婴配乳粉追溯”小程序正式上线抖音平台,这意味着国产奶粉的追溯“版图”和“渠道”进一步扩张,更好地满足90后父母们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需求。相关部门还在引导更多中小乳企完善追溯体系,致力让所有国产奶粉“安全上云”早日到来。
在本次大会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领导和专家们对伊利金领冠在“全过程溯源体系”建设方面的卓越表现表示了高度肯定。
正如伊利集团项目交付总监龚明在会上所说:“食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追溯体系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手段”。而伊利金领冠在奶粉信息追溯体系建设领域“走得最早,行得最远”。
透明品质保障
牧场到终端“安全上云,清晰可见”
奶粉配方注册制施行后,我国对婴幼儿奶粉的配方管理也上升到了药品监管的级别。为了全链条把控质量安全,从本质上解决奶粉防伪难题,早在2004年,伊利就率先启动了覆盖全产业链的追溯体系建设,并于2014年成为首批与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的试点单位。
2016年,伊利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流通运输、终端售卖到消费者端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消费者一键扫码即可查看奶粉的详细信息,真正做到了“源头可溯、安全可控、风险可防、消费可信”。2019年,伊利再次升级溯源体系,完成了国内首家全维度的生产过程执行MES系统建设,这可以保证所有产品质量内容“安全上云,清晰可见”。
2020年,伊利金领冠金海工厂率先通过婴配粉行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验收,得到了工信部的权威认可。同年,金领冠金海工厂还荣膺“2020中国标杆智能工厂”称号,以及获得“2020年全国质量标杆”大奖,为中国奶粉加速赢得市场信任打下了可靠根基。
科研专利赋能
实现品质领航
如果说追溯管理平台是一个企业联结消费者的外部窗口,那么伊利的“内核”便是其超强的科研实力。作为乳业的“科技担当”,伊利金领冠在科研方面“很有料”。除了早早建设奶粉溯源体系,在母乳研究上伊利始终兢兢业业。2003年,伊利率先启动母乳研究探索之路。19年来,伊利已经积累了千万母乳研究数据,并获得5大核心配方专利。金领冠也成为了婴配粉中唯一且最多拥有中国专利配方的品牌。
金领冠的专利赋能,不只是停留在科研层面,同样也已融入了金领冠的系列产品中。如金领冠的王牌产品——金领冠珍护,添加的中国专利配方,创新打造了六维易吸收体系,包含了突破性乳源二代OPO、α+β专利蛋白组合让宝宝的营养吸收更给力;此外,还包括提升宝宝保护力的专利核苷酸组合和四倍活性益生菌;最受人瞩目的是,珍护还是行业中首个同时添加了被誉为“母乳中脑黄金”的臻稀乳脂球膜和燕窝酸,助力宝宝认知力的提升。
这些专利配方的添加,为金领冠系列产品的高品质“添砖加瓦”,也进一步印证了金领冠对“奥运品质”的不断追求。
正是对品质的不断追求,以及在追溯体系建设上的投入,还有对奶粉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严格把控,才成就了金领冠如今的“专利品质”。随着追溯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乳品市场的透明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安全感。作为行业标杆的金领冠,将会以严苛的品质追求,引领我国奶粉在溯源体系建设之路上不断创新,让中国宝妈对国产奶粉更加放心。
“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组合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241156.3
“核苷酸组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90842.X;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91739.7;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300587.2;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80013841.3;欧洲发明专利,专利号:EP3266310;澳大利亚发明专利,专利号:AU2016228670;新西兰发明专利 专利
▼
图文编辑:夏千童、肖鑫鑫、魏舒 责任编辑:王晶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三无反资讯网-君安思危(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sanwufan.com/shjgdq/1312.html